一是聚焦资源优势。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已探明石英砂储量约3.28亿吨,平均品位超98%,远景储量10亿吨;石灰石储量50亿吨、白云石储量超100亿吨。按照资源“精用”,富矿“精开”要求,坚持“以资源换产业”原则,明晰硅基新材料、铝及铝加工产业主导地位,强力推进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优质玻璃产业园、新材料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聚集其亚铝业、黔玻永太、海生玻璃、凯荣玻璃等为龙头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4家。截至目前,已完成规上工业产值69.56亿元,同比增长55%,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4.5%。
二是聚焦项目建设。全市认真贯彻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抢抓贵州省支持黔东南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政策机遇,推动在建项目快速投产,招引项目落地建设。贵州其亚赤泥综合利用(镓提取)、海生玻璃有限公司一期、凯荣玻璃有限公司日熔化600吨低辐射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线技术改造、黔玻永太一期日熔700吨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和黔玻永太二期日熔1250吨光伏玻璃生产加工项目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后实现产值38.5亿元,带动就业1880人。其亚50万吨再生铝、30万吨铝加工、兴锂新能源年产30万吨电解液一体化和中清国投6GW高效光伏电池片制造等项目建设,预计投产后实现产值超220亿元,新增就业3000余人。
三是聚焦头部企业。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运用,以商、驻点、产业链招商等方法,积极对接信义、福耀等头部企业,促成重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截至目前,新增产业项目66个,到位资金58.22亿元。成功引进中清国投2GWTopCon组件智能制造基地、广西诺方钠离子电池材料和电芯储能等关键项目。滚动推进主导产业“一图三清单”,完善硅基材料、铝及铝加工、健康医药产业项目库,谋划招引项目23个,总投资274.13 亿元。
四是聚焦深化改革。聚焦“事、人、薪、权”四个方面,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凯里、麻江跨区域工业园区建设,让工业园区一心一意抓产业、谋发展。截至目前,黔东南高新区、炉碧经济开发区签约项目59个,总投资67.59亿元,同比增长113.15%。炉碧经济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10亿元左右,打造成为黔东南州首个百亿级工业园区,并列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培育名单。
五是聚焦企业服务。通过建立市委书记与亿元企业见面座谈会、市领导包保服务企业等制度,成立园区企业服务之家,推动“双容双承诺”“拿地即开工”等改革事项,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累计召开3次市委书记与亿元企业见面会,推动解决企业难题,降本增效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其亚铝业工业产值39.3亿元,同比增长56.9%,海生玻璃、凯荣玻璃月节约用气成本66万元。此外,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4+2”基金、地方专项债、“桥头堡”等资金7.7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