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凝聚工作力量。组建“1+1”(即1名儿童督导员+1名儿童主任)专业工作队伍,购买社会服务配备专业工作人员开展相关服务,儿童之家配备一线社工。依托网格化管理,落实“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包楼栋工作机制,结合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点,明确工作要求与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并落实举措,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阵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整合学校、社区儿童之家等儿童保护和服务阵地,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工,广泛宣传招募社会和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儿童关爱服务。推动专业力量在未成年人保护各环节发挥积极作用,为社区留守、流动、困境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提供专业服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控未成年人受伤害风险。2024年以来,围绕防溺水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演练、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正向教养、防性侵、防诈骗、禁毒宣传等开展主题活动485余次,受益儿童2.16万余人次。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护航健康成长。围绕儿童保护、成长、发展三大需求,搭建家长获取科学教育知识与方法的平台,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鼓励家长线上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认识家庭教育责任的重要性,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并签订委托照护协议书与监护责任确认书。引导在家的监护人与孩子共同观看“开学第一课”系列公益课堂,增进亲子交流。对在外务工的家长,引导务工父母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留守儿童加强亲情沟通,给予亲情关爱,共同形成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四是强化社会联动,提供个案服务。专业社工及时收集社区特殊儿童家庭基本情况,精准掌握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问题和需求。针对特殊困难、有严重不良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立即上报镇(街道)及市民政局,并积极对接具备康复治疗、心理健康辅导资质的老师或机构,为困境儿童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针对性个案辅导服务,切实为辖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2024年以来,提供个案服务共计6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