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聚焦“两清”,实现乡村村容焕新。发挥村级党组织引领作用和村民主体作用,建立房屋及构筑物残垣断壁动态管理台账,全面清理村庄内外、道路两旁、河道沟渠等区域乱堆乱放的杂物,拆除或修复影响村容村貌的残垣断壁。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大规模卫生大扫除284次,清理乱堆乱放点位3502个14228处,建立问题台账324处,清理和修缮破旧房屋3.89万平方米。
二是推进“两改”,全面提升环境质效。科学制定农村卫生厕所和畜禽圈舍改造计划,建立“一户一策”动态台账,严把设计、施工、验收全流程质量关,确保改造一处、达标一处,逐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截至目前,已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新(改)建1444户,完成年度任务的48.13%;完成畜禽圈舍改造73户。
三是深化“两治理”,净化乡村生态底色。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推广生态治污技术,统筹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依托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数字化监测平台,实时监管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车辆运行轨迹和收集点清运情况。同时,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建成垃圾转运站10座、垃圾收集点1788个,配备分类垃圾桶7800个、清运车17辆,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超95%,6个重点村达100%。截至目前,已完成黑臭水体治理3处,整治污水横流问题148处,清理垃圾2793吨。
四是开展“卫生家庭建设行动”,厚植乡风文明根基。以“巾帼家政进农村(社区)”为重要载体,多渠道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整合辖区3家家政公司60余人,通过技能培训、入户宣传等,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同时,积极开展“卫生示范村”“绿色家庭”“文明卫生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卫生家庭建设暨巾帼家政技能普及培训190余场,惠及群众1.3万余人;打造卫生家庭建设示范点14个、卫生示范村20个,评选各类示范典型超70000个,创建国家级、省州级卫生镇村6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