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持续深化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印发实施《凯里市进一步深化工业园区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晰园区管理主体职能定位,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架构。积极探索“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推动市场化运作,提升园区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产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效率。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破解以往存在的管理交叉、权责不清等问题,园区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二是优化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提升。按照“集约高效、功能互补、产业协同”原则,重新梳理、优化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和黔东南高新区的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编制《凯里市硅基新材料(玻璃)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凯里市金属和非金属矿山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启动《凯里市十五五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重点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明确各园区产业主攻方向,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大力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为优质项目腾挪空间。2025年1-8月,三大主导产业累计实现产值59.87亿元,同比增长24.28%,占全市比重61.58%。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持续推进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和升级改造。重点完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污水处理、标准化厂房等生产性配套设施,以及员工宿舍、餐饮、商业等生活服务设施,为企业“落地即投产”创造良好条件。今年以来,累计获批州桥头堡基金项目4个,资金2亿元;获批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超长期国债资金项目15个,资金3680万元。
四是创新服务模式,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园区的实践。推行“一站式”服务、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制等,大幅压缩项目审批时限。实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三重”覆盖,针对重点企业和项目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及时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用工、融资、物流等难题。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今年以来,累计服务企业94家,办理手续41次;走访企业1376次,化解问题341个,协助融资近2.8亿元,解决用工600余人,促成产销合作42家。
五是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加速培育。引导园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园区转化落地。积极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推荐拓远敏、衡昌骏源等26家重点工业企业纳入全省数字化诊断名单,着力解决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难点、痛点问题,针对性地为企业提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