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市直部门镇(街道)

  • 市政府办公室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C座3楼

    电话:0855-8065700

  • 发展和改革局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西楼405室

    电话:0855-8222367

  • 财政局

    地址:凯里市金泉巷20号

    电话:0855-8222209

  • 统计局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D座221室

    电话:0855-8063219

  • 审计局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东楼436室

    电话:0855-8060655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凯里市金山大道18号

    电话:0855-8222559

  • 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东楼524室

    电话:0855-8223048

  • 自然资源局

    地址:凯里市民族风情园嘉瑞禾2号楼

    电话:0855-8223830

  • 应急管理局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西楼503室

    电话:0855-8066808

  • 交通运输局

    地址:凯里市鸭塘街道银桂大道70号

    电话:0855-8060680

  • 农业农村局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西楼639室

    电话:0855-8223506

  • 商务局

    地址:凯里市温州大道西侧国际商贸城38号楼二期B座3楼

    电话:0855-8223615

  • 水务局

    地址:凯里市市府东路与迎宾大道交叉口市水务局(市水务局公交站台)

    电话:0855-8061689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地址:凯里市宁波路房产大楼6楼

    电话:0855-8060876

  • 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凯里分局

    地址:凯里市金山大道124号

    电话:0855-8222355

  • 林业局

    地址:凯里市洗马河街道桐荫坪路41号

    电话:0855-8580508

  • 教育局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西楼432室

    电话:0855-8222240

  • 市场监督管理局

    地址:凯里市北京西路37号401室

    电话:0855-8225200

  • 卫生健康局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西楼413室

    电话:0855-8221138

  • 医疗保障局

    地址:凯里市博东路1号

    电话:0855-8065256

  • 民政局

    地址:凯里市博东路1号

    电话:0855-8223030

  • 文体广电旅游局

    地址:凯里市风情大道12号1栋1单元2楼

    电话:0855-8062943

  • 民族宗教事务局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东楼324室

    电话:0855-8062469

  • 司法局

    地址:凯里市金山大道和谐里小区北侧

    电话:0855-8062340

  • 公安局

    地址:凯里市金山大道80号

    电话:0855-8222408

  • 综合行政执法局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东楼603室

    电话:0855-8065822

  • 投资促进局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西楼440室

    电话:0855-8063001

  • 退役军人事务局

    地址:凯里市博东路1号

    电话:0855-8658182

  • 炉山镇

    地址:凯里市炉山镇城关村

    电话:0855-8667391

  • 龙场镇

    地址:凯里市龙场镇凯施街便民利民服务中心

    电话:0855-8680001

  • 万潮镇

    地址:凯里市万潮镇兴街390号

    电话:0855-8620007

  • 湾水镇

    地址:凯里市湾水镇湾水街上

    电话:0855-8690001

  • 舟溪镇

    地址:凯里市舟溪镇兴舟街18号

    电话:0855-8350001

  • 三棵树镇

    地址:凯里市三棵树镇巴拉河街1号

    电话:0855-8420001

  • 旁海镇

    地址:凯里市旁海镇旁镇社区1号

    电话:0855-8560264

  • 下司镇

    地址:凯里市下司镇清江村村委会对面

    电话:0855-2684350

  • 碧波镇

    地址:凯里市碧波镇虎场街3号

    电话:0855-2740026

  • 大风洞镇

    地址:凯里市大风洞镇大风洞村新街

    电话:0855-8670002

  • 凯棠镇

    地址:凯里市凯棠镇凯棠社区

    电话:0855-8580003

  • 城西街道

    地址:凯里市城西街道未来城9栋一楼

    电话:0855-8223065

  • 洗马河街道

    地址:凯里市洗马河巷196号

    电话:0855-8502912

  • 西门街道

    地址:凯里市西门街道莲花巷136号

    电话:0855-8221235

  • 大十字街道

    地址:凯里市迎宾大道15号

    电话:0855-8223045

  • 湾溪街道

    地址:凯里市清江路32号

    电话:0855-3898905

  • 开怀街道

    地址:凯里市金山大道87号

    电话:0855-8428011

  • 鸭塘街道

    地址:凯里市鸭塘街道红星美凯龙六楼

    电话:0855-8311001

  • 白午街道

    地址:凯里市经济开发区开元新居一期金源东大道街13号

    电话:0855-8222028

  • 白果井街道

    地址:凯里市白果井街道东出口安置区一期10栋负二楼

    电话:0855-8620966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破障通渠促流动 一体服务惠民生——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线观察之四

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25-07-10 16:05

人,是市场中最活跃、最核心的要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部署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明确要求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

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疗服务……记者近期在多地调研了解到,围绕这些与群众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领域,相关改革举措正在加快落地,不断破除制度藩篱和隐性壁垒,促进劳动力、人才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优服务,促进更大范围人岗适配

35天时间,招聘1.02万人。

今年春节后,成都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用工需求旺盛。在人社部门协调下,企业仅用35天时间就解决了1.02万用人缺口。新员工中,37%来自成都市,63%来自四川其他市州和省外。

一场“跨区域、批量式”的精准招工,成为统一大市场下就业服务提质扩容的缩影。

“企业大规模生产,需要打破区域局限配置劳动力。”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不断强化服务产业导向,促进劳动力跨区域顺畅流动,助力人岗更高效匹配。

以川渝两地为例,目前,两地建成就业大数据中心和就业预警监测体系,实现川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信息共享;出台“促进青年就业35条”,在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方面打破户籍限制。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明确提出,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

去年11月,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始试运行。截至目前,平台已汇集了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劳动关系四个板块39个服务事项,可“一站式”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求职、失业登记、职业资格证书查询、失业保险金申领等服务。

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更多地方正在探索跨区域岗位共享、供需互通、人岗精准对接的新路径,推动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在广西河池市凤山县,深圳市龙华区与当地联合打造“龙凤就业+”服务平台,建成对口支援就业促进服务中心,形成劳务输出稳定“供给链”。

据介绍,粤桂协作带动广西地区38.86万农村劳动力赴粤就业,34.84万名农村劳动力在广西区内就近就业,5.07万名农村劳动力在其他地区就业。

在华东,今年2月,江苏无锡、连云港两地人社部门首次携手开展跨区域劳务协作,组织25家重点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奔赴贵州、云南两省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的2400余个工作岗位涵盖机械制造、高端装备、文化旅游等多个产业。

就业协作创新突破的同时,相关支撑体系也在持续完善。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下,立体化的就业服务网络正从“广覆盖”走向“精准达”。

在重庆,相关部门通过数据联动等方式,精简各项业务办理证明资料51项,创业开业指导等10个事项实现零材料办理。动态集成全市2200余万劳动力就业需求及370万余户经营主体用工需求,推行精准人岗匹配、智能信息推送。

在浙江,人力资源大市场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学习和分析,帮助用户更好理解政策,同步更新单位招聘需求,让人岗匹配更精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劳务协作机制,深入开展就业公共服务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标准统一,推进各省与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畅通人岗匹配“高速路”。

破壁垒,消除人才流动“堵点”

手机登录“浙里办”App,仅用几分钟,杭州余杭区的张女士就完成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的参保手续。作为一名来自江西的自由职业者,她在没有本地户籍的情况下顺利参保。“没想到这么方便。”张女士笑着说。

进一步破除制度障碍,打通制约人才流动的“堵点”“卡点”成为构建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的关键。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明确,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同时要求,“各地区不得在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方面设置影响人才流动的政策性障碍”。该政策被视作促进全国人力资源自由流动、保障灵活就业群体权益的关键举措。

重庆的黄先生来大渡口区社保中心咨询,想把自己在成都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大渡口区。“工作人员告诉我,只需点击‘渝快办’上的‘川渝通办专区’,就能够实现保险关系转移,全程不超过一小时。”他说。

近年来,川渝地区聚焦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耗时最长的资金划转环节做“减法”,创新实行“转移业务先行办理、应转资金年度结算”的定期结算机制,平均只需3天就可办结资金结算,大幅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效率。

“全面打破户籍门槛,意味着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在实际就业地参保,社保权益不再因户籍受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表示,这一举措淡化了“属地化管理”思维,推动实现“人随岗走、保随人转”,能够促进人力资源跨区域流动、优化配置。

同时,不少城市将社保与住房、医疗等权益挂钩,取消户籍限制,意味着灵活就业者在购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能平等享受公共服务。

在川渝地区,两地还实现了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跨省工伤结算功能。

“以前在成都治疗工伤,需要先自己垫钱,再回重庆办理报销,来回跑、周期长、花费多。现在方便多了!”来自重庆市大足区的工伤职工兰云福,患职业性尘肺病多年,是四川省第一例享受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职工。

去年4月1日,全国启动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当天,通过线上联动,人社部门为他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他随后成功在四川省康复医院刷卡就医入院治疗。如今,他已经随儿子定居成都,看病报销更便利了。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区域人才流动趋势加快,对区域人才政策协同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以专业技术人才普遍关心的职称互认为例,去年11月,首批207名香港工程师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工程专业职称评价,取得内地相应工程专业的职称。在京津冀,专业技术人员在三地之间流动,不再更换证书,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可持原证书直接申报。

“劳动力流动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劳动力优化配置的前提。”重庆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在更大范围努力推动与更多地区、单位职称互认,切实助力人才要素充分流动。

强协同,让“通办”成为常态

“没想到不需要办理任何异地备案手续,就可以直接拿社保卡挂号就医。”一大早,来自河北石家庄的王巍女士和家人乘高铁到达北京,带着之前检查的结果,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刷社保卡,取号候诊。

今年5月这次来北京就医的体验,改变了王女士对异地就医难的印象。她告诉记者,在北京看病流程和石家庄一样,刷自己的社保卡就能就医,省去不少麻烦,后续也可以通过线上问诊,省了两地来回奔波。

推动人力资源要素在全国统一流动,既要打通“堵点”,也要理顺“系统”。近年来,社保卡功能拓展、数据共享落地、政务平台互认等一系列制度协同改革稳步推进,“一卡通”“一网通办”“同标准办理”正从试点走向常态。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9亿,电子社保卡签发量超10.9亿张。作为“最普及的政务服务接口”,社保卡已普遍实现人社服务、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体验等多项功能集成,在多个城市成为群众“办事通行证”。

一卡“通”起来,背后是数据“动”起来。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中枢节点”,截至2025年5月底,已开通99项全国性、跨地区社会保险服务,累计服务量超过83.36亿人次。

在广东,“粤省事”整合医保、社保、公积金、税务等百项民生服务,平台日均查询及办理业务超过300万笔,“零跑动率”超过90%;

在成渝,人社一体化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围绕就业、社保、人才和劳动关系等四大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人社公共服务互联互通;

在长三角,百余项高频政务服务和应用实现跨省“一网通办”,截至2024年底,40类高频电子证照实现共享互认,78个居民服务事项实现“一卡通用”。

从“通卡”到“通办”、从“信息通”到“制度通”,统一服务规则不仅提升群众获得感,也在为人力要素自由流动提供系统性支撑。

人动起来,市场活起来。围绕“人”的制度建设正稳步推进。伴随一体化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人力资源支撑正日益坚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持久的动能。

上一篇: 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与你我有关(权威发布)

下一篇: 多地出台政策举措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主办:凯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号:黔ICP备16008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226010001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121号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