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以会促学,强化“敢为”底气。针对“两违”治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定期召开专题会或干部职工大会对重点问题进行解决。会上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条款,对难以拆除的违章建筑,运用法律知识进行“一对一”提问解答,确保法律内容清晰、执法“敢为”有底气。截至目前,召开干部职工会28次,学习相关法律条例5次,答疑解惑20余次。
二是以责促干,增强“肯为”信念。督促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自然资源所等部门找准“源头管控不到位、发现制止不力”等问题。同时,运用全镇各自然寨两违整治网格化管理包保机制,确保包保到村、责任到人。在村级日常巡查中,落实村级巡查责任,从源头防止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违法圈占等行为,及时精准掌握全镇“两违”信息并依法查处。截至目前,全镇摸排并整改问题点位15个,下发自行整改执法通知书16份,涉及整改“两违”面积160余平方米。
三是以宣促改,调节“善为”温度。“两违”整治不仅有严还要有温度,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两违”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村级坝坝会、悬挂横幅、公示举报电话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群众争当当家人和监督员的角色,并实行群众监督,拓宽“两违”问题线索来源。同时,联合相关人员走村串寨深入群众家中,持续做好“两违”宣传。截至目前,打击“两违”宣传活动10余次,向村民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现场解答村民咨询20余次,收集问题线索1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