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当好企业发展“服务员”。以“贵人服务”品牌为引领,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结合经济普查、日常统计排查等工作,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微信、短信联系等方式,摸清各类企业经营状况、用工需求等,精准推送惠企政策、搭建就业桥梁。同时,创新“招商+安商”双轮驱动模式,组建项目服务专班,协助做好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事项,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企业管理服务保障工作127家,协助完成土地流转633亩,兑现资金1922万元。
二是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聚焦辖区矿山运营、项目建设等矛盾易发领域,依托网格员日常排查、职能部门转交、综治信息系统推送等渠道开展矛盾纠纷线索收集,整合综治、司法部门专业力量,构建“企业+村(社区)+部门”联动调处模式,定期不定期调度研判,力争简单纠纷现场调处、复杂纠纷联合化解。同时,对群众线上反映的涉企问题,实行接诉即办、限时办结,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妥善化解矛盾。截至目前,组织干部入户走访736户277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80余起,解决困难问题50余个,化解反映涉企问题8个。
三是当好安全生产“监督员”。组建“安全诊疗队”,重点排查辖区内工业企业、非煤矿山的消防、用电等安全隐患,掌握生产设施设备运转情况,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回头看”闭环管理机制,实行分类交办、限期整改、销号管理。同时,指导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企业职工开展消防演练和安全生产培训,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阀”。截至目前,对辖区企业、非煤矿山开展安全生产检查105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6个;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安全培训22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覆盖企业职工3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