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早谋快动,织密防汛“责任网”。及时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传达省、州、市关于防汛工作会议精神,分析研判汛期形势,细化责任分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强降雨、山洪、地质灾害等应对措施,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开展应急演练,确保紧急时刻抢险队伍拉得出、用得上、靠得住,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今年以来,已开展防汛防灾业务培训5次,防洪抢险演练2次。
二是排查隐患,扎紧防汛“安全结”。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紧盯重点区域,狠抓关键环节,做实前期排查工作。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老旧房屋开展“拉网式”摸排,建立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对水库、河道、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领域进行全方位排查。今年以来,共排查隐患219处,整改隐患11处。
三是全民备汛,打好应急“准备账”。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对雨水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利用“村村响”、微信群及时转发当日气象动态,并开展防汛避险减灾知识科普,提醒群众做好应急防范。同时,对救生衣等防汛应急物资进行全面清点,及时补充物资设备,全面做好防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