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家庭监督。依托各村人口基础数据台账和学校学生信息,对全镇18周岁以下人口全面摸排,精准掌握假期返乡学生及家庭常住人口动态。通过电话提醒、发放《防溺水宣传倡议书》、召开坝坝会等形式,切实增强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同时,依托“儿童之家”“学长学姐暑假辅导班”等,组织开展防溺水主题亲子活动,提升未成年人避险、自救能力。截至目前,组织开展宣传活动6次,覆盖学生及家长700余人;发放防溺水倡议书600余份。
二是强化学校引导。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群,定期推送防溺水警示教育宣传片及安全提醒信息,强化家长监护监管职责。班主任定期了解学生暑假动态,并进行防溺水安全提醒。成立由镇政府、中心校、村“两委”组成的家访工作小组,深入重点家庭,面对面宣传防溺水知识。截至目前,累计家访300户,覆盖家长、学生500余人。
三是强化村组宣传。将防溺水宣传融入驻村工作队“月访”“遍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常态化走访等工作中,实现宣传和关爱同步同频。拍摄防溺水宣传片,并推送至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延伸宣传触角和覆盖面。同时,强化鸣锣喊寨、入户宣传等线下普及力度,确保“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两会”(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和报告;学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等安全常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是强化政府巡管。成立以镇妇联牵头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帮扶团和公共事务管理办牵头的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关爱走访团,强化部门协作和责任落实,并同步开展入户走访、防溺水宣传,筑牢特殊未成年人群众安全屏障。同时,明确每日值班人员职责,制度化、常态化、网格化对辖区内山塘、水库、溪流开展巡逻巡视与驻点蹲守,及时发现、劝离水边嬉戏或游泳未成年人,并提醒在场监护人员提高警惕,严防溺水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