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精准化识别,分类帮扶激活力。将辖区科学划分为184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实行精细化管理,动态掌握户情。组建帮扶团队,对困难家庭进行常态化摸排,建立分类台账,并通过定期会商研判,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并划分帮扶等级,激发帮扶救助活力。今年以来,精准保障辖区低保户152户,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28名。
二是人本化帮扶,服务质量创新高。对民生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开展人本理念、沟通技巧、边界意识、安全防护等专业培训,提高服务理念水平,精准掌握特殊群体的需求,在提供物质帮扶的同时注重精神关怀。根据特殊困难群体需求精准制定帮扶方案,并加强精神关怀体系建设,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潜力。今年以来,为19户31人提供就业帮扶、临时救助、助学救助等。
三是协同化联动,工作效能新突破。强化街道部门联动,整合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等政策,实现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精准施救。积极拓展合作机制,广泛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帮扶工作,引导其发挥专长、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凝聚服务合力。今年以来,开展就业培训3次,入户走访特殊困难群体685次,发放慰问金3.5万元。
四是长效化机制,持续巩固促成效。实行救助对象动态管理月报告,每月排查特殊人员死亡、服刑等情况并上报,确保信息精准。建立定期核查制度,实时掌握特殊困难群体的家庭收入、健康及自理能力等生活状况。成立关爱救助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判特殊困难家庭生活情况,为精准救助提供决策支撑。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促进救助工作规范化运行,特殊困难群众满意度和认同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