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篮”引领“大产业”发展,绿色致富解锁“出圈”密码。依托“凯里香葱”国家地理标志品牌,通过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积极打造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香葱产业链,初步实现从“小菜篮”到“大产业”的华丽转身。截至目前,香葱种植面积4000余亩,年产值达2400余万元;长坡村、格种村、米薅村等村集体通过资产入股、服务创收等方式,年均增收8万元以上。
“党支部+”模式敲开致富门,组织力赋能产业发展生产力。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乡土人才”模式,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统一品种、技术、销售,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发挥乡土人才带动,培育本地种植大户、技术能手作为“香葱带头人”,通过“传帮带”方式,带动周边农户连片种植。同时,大力推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机制,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入股合作社,实现“年年有分红、户户有收益”。截至目前,共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2个,带动300余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每年带动务工1000人次以上。
“三级联动”打造香葱产业带,规模化发展释放集群效应。以“政府引导、村级主导、群众参与”为原则,构建“镇级统筹、村级实施、组级联动”的三级推进机制,打造标准化、规模化香葱产业带。镇级负责统筹规划、资金整合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整合涉农资金,建设香葱销售渠道;村级负责组织实施、资源整合成立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统一技术管理;组级负责动员群众,协同生产组织农户参与种植,协助田间管理、采收分级。通过三级联动,亩均产值提升至6000元以上。
“香葱+”多元融合发展,撬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以香葱为核心,推动“香葱+”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探索发展“香葱+加工”模式,计划引进烘干、切制等初加工设备,开发香葱饼、香葱粉等系列产品,提升附加值。同时,积极谋划“香葱+旅游”新业态,探索融合清水江航电项目建设和小米薅乡村旅游发展,打造“香葱田园”观光带,发展农耕体验、旅游观光、研学旅游等,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