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 规划说明书
第三部分 附图
规划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二章 工业园区定位及发展目标 3
第三章 产业循环经济规划 6
第四章 规划布局结构 8
第五章 循环经济区规划要点 10
第六章 整体景观规划 12
第七章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13
第八章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15
第九章 环境保护 18
第十章 节能减排规划 22
第十一章 安全防灾规划 24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建议 2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贵州省凯里市炉山循环经济区总体规划》是炉山循环经济区作为各项用地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 《贵州省凯里市炉山循环经济区总体规划》是炉山循环经济区总体规划的法律性文件,对规划各项目标和内容的指定性要求的文件。
第三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环境保护法》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5.《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07】2897号
6.《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黔府发〔2007〕24号)
7.《凯里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8.《凯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9.《凯里市统计年鉴》(2007年)
10.《黔东南州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计划草案报告》
11.《凯里市城市总体规划》
12.《凯里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
13.《凯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14.《凯里市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四条 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凯里市委、市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和“农业稳市、工业强市、城建立市、商贸活市、旅游促市”的发展战略,全力实施工业突破战略,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推进资源加工业、电力工业、建材业规模化发展,推行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提升配套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筑新型的工业产业体系,实现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工业园区成为新型工业项目的承载区、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集成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区,使凯里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展、增速不断加快、结构日益改善。
第五条 规划原则
1. 大开放原则
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2. 集约化发展原则
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方式的转变,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整合,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产业聚合效应,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3. 市场化原则
依托资源和比较优势,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办法,增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各要素的配置功能和聚合功能,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提高主导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
4. 技术创新原则
围绕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市场体系的创新,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进一步规范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推进制度创新,大力提高主导产业的竞争力,重视和加快战略产业的发展,包括:一是重视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对整个新型工业化道路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也将成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力量;二是重视和加快发展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三是重视依靠科技发展能源和资源产业;四是重视和加快发展技术与密集型相结合的工业。
5.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和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6. 实施节能减排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原则
节能减排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质量效益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综合反映。
第六条 规划范围
凯里市炉山循环经济区在凯里市炉山镇辖区范围内,其位置在现有炉山镇建成区西南“炉山农场”一带,包括炉山农场、江西坡、红水塘、大土、陡山等村寨,规划区总面积为806.33公顷,其中循环经济区本体用地682.38公顷,外部的废渣堆场及道路123.95公顷。
第七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11年(2009年至2020年),规划时序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009年至2014年为近期,2015年至2020年为远期。
第二章 工业园区定位及发展目标
第八条 产业选择
炉山循环经济区在产业选择上主要开发以煤、铝土矿、石灰石矿、重晶石矿等资源的发电、冶金化工、高科技金属铝生产及加工为主,以循环生产建材水泥、粉煤灰轻型墙体建筑材料、速生林木生物资源加工综合利用为辅,同时大力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为整个循环经济区原料与产品的进出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途径,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行新型工业化,提高技术含量,拓展产业链,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九条 性质定位
凯里市委、市人民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自身实际,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和“农业稳市、工业强市、城建立市、商贸活市、旅游促市”的发展战略,即依托现代大凯里的建设,把炉山循环经济区建设成以发展二类、三类工业为核心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矿产加工和能源建材基地。按照“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园区开发、梯度发展”的思路,将炉山循环经济区建设成为凯里市推行新型工业化的样板园区,面向贵州省东部地区以及湘西地区市场的以电力工业和铝产业、建材业为主的产销基地,为构建贵阳二小时经济圈绿色工业城镇打下坚实基础。
第十条 经济目标
预计2014年工业总产值达60亿元,年纳税额达到8亿元以上,提供劳动就业岗位约3500个,培育出3-4户龙头企业或优势产业雏形,以及一批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产品、优势产品、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纳税在亿元以上,5-6个中小企业,纳税上千万元,园区的循环经济构架初步成形。
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170亿元,年纳税额达20亿以上,可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8000个以上,全面提高工业的素质、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为经济的快速有效增长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群体,实现工业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区内循环经济产业链全部建成,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新型工业,提高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力争实现真正的循环经济。同时,循环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凯里市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十一条 规模目标
至2020年,循环经济区规划控制面积约806.33公顷,其中循环经济区本体用地682.38公顷,外部的废渣堆场及道路123.95公顷。
第十二条 建设标准
(1) 循环经济区内产业以二、三类工业为主,其工业增加值占凯里市辖区生产总值的60%以上。
(2) 主导产业成长性好、发展空间大。循环经济区内工业销售收入平均增长幅度在10%~15%。
(3) 循环经济区内主导产业具有地方特色,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长,资源比较优势好。
(4) 循环经济区的功能布局和所处位置,必须达到交通便利,通信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建设条件好。
(5) 循环经济区主导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第三章 产业循环经济规划
第十三条 循环经济概念
我国目前以及今后较长时间内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如“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还不坚决地转变,将势必导致资源的继续“高投入”直到“资源枯竭”。因而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强化技术创新、推进产业链延伸、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经之路。
循环经济一词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指的是一种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污染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了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一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第十四条 3r原则
(1) 减量化原则(reduce)
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或消费目的,进而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
(2) 再使用原则(reuse)
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使用。再使用原则还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
(3) 再循环原则(recyc1e)
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再循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生产同种类型的新产品,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料消耗上面达到的效率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十五条 产业循环发展
(1) 煤矿资源循环经济规划
加快凯里煤矿资源循环经济最重要的途径是:快速推进燃煤发电厂的实施,为保证黔东南州的用电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为凯里市的工业发展提供能源支持。
构建煤矿资源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煤炭→发电→粉煤灰利用→发展建材工业(水泥和轻型墙体材料)→应用于工业及民用项目。
(2) 冶金化工和铝产业循环经济规划
加快凯里冶金化工和铝产业发展的途径是:利用本地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和石灰石资源,积极推进铝土矿提取氧化铝产业的建设,为凯里建设高科技金属铝冶炼及深加工项目提供强大的原料支持;为发展凯里市经济和黔东南州经济做出贡献。
构建冶金化工和铝产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铝土矿/石灰石矿→加入循环母液磨矿→管道化溶出→高效沉降槽沉降分离→过滤→分解→过滤→氢氧化铝焙烧→产品氧化铝;(沉降分离→过滤)出来的废渣(赤泥)→部分作为水泥厂原料烧制成水泥;(分解→过滤)出来的母液→加入磨矿车间循环使用。氧化铝→冰晶石-氧化铝融盐电解法生产金属铝→深加工生产铝材→应用于各行各业。加工废料可重熔→成型→在加工(循环利用)。
(3) 生物资源循环经济规划
一是以“减量化”为原则,尽量减少生物资源生产和开发的物质量,节约用地,节约用水,保护资源;
二是以“再利用”为原则,实现土地、土壤、草地、水体、森林等资源的持续利用,工业生产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己任;
三是以“资源化”为原则,充分开发生物资源利用中的副产品、加工剩余物和闲置资源的使用价值,从深度和广度开发资源利用价值,延长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使最终产品在完成使用和消费后的演化物能够洁净回归自然。以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为例,利用小径材或木材加工厂的细小废料木片,进行热磨制浆,成型,压制,生产出符合各种需要的板材。充分利用了林业资源,可为国家节约大量的优质木材,这对促进林业发展和木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建材产业循环经济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节能、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中心,以水泥、墙材等工业为重点,以清洁生产为基础,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排放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依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依靠市场运作,依靠各行业的自觉参与和不懈努力,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广泛开展创建“节约型企业”活动,把建材行业建设成为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发展的新型绿色产业。炉山循环经济区的建材产业,主要以利用当地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和燃煤发电厂的粉煤灰以及部分氧化铝厂赤泥生产水泥,以燃煤发电厂的粉煤灰生产轻型墙体材料和各种砌块。目的是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废渣排放最小化,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规划布局结构
第十六条 循环经济区结构体系
采用“工业园区——工业组团”的结构体系。
第十七条 规划布局结构
规划布局结构为“五组团、三中心”。
1. 五组团:
(1) 江西坡冶金化工/氧化铝组团
(2) 黄家山能源动力组团
(3) 红水塘高科技铝工业组团
(4) 大土深加工产业链组团
(5) 响水岩建材工业及林木加工组团
2. 三中心:
(1) 管理服务中心
(2) 大土物流中心
(3) 陡山物流中心
第十八条 产业空间布局
1. 以现有的江西坡双凯化工公司为依托,在循环经济区的中部——江西坡一带规划布置冶金化工组团,以开发加工当地丰富的铝土矿资源为主,采用拜尔法工艺生产冶金级氧化铝。
2. 在循环经济区的西南部——黄家山一带规划布置能源动力组团,以利用凯里市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发电为主,规划布置一个大型的现代化燃煤发电厂。以解决循环经济区及凯里市的工业与生活用电需求。
3. 以现有的双凯化工公司为依托,在循环经济区的中偏西北部——红水塘一带规划布置高科技铝工业组团,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冰晶石-氧化铝融盐电解法生产金属铝,主要设备采用能耗低、污染小的380kA以上电流强度的预焙阳极电解槽。
4. 以规划的高科技铝工业为基础,以黔东南和湘西地区为市场,延伸铝工业产业链,在循环经济区的东部——大土一带规划布置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组团,主要布置综合铝加工厂和为循环经济区配套服务的加工工业。
5. 以利用当地丰富的石灰石矿资源、循环利用燃煤发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和氧化铝厂产生的赤泥为主,在循环经济区的东南部——响水岩一带规划布置建材工业组团。以水泥厂、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为主。
6. 在循环经济区的中部,布局管理服务、金融、电信、科研等公共设施,布局消防站等市政设施以及设置公共绿地等,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管理服务中心地块。
7. 在循环经济区的东南部——大土一带规划布置一个物流中心,以储存、转运当地货物以及以汽车运输为主的货物。
8. 在循环经济区的西南角——陡山一带规划布置一个物流中心,以储存、转运以铁路运输为主的货物。该中心主要为循环经济区除了燃煤发电项目以外的企业提供服务。
第五章 循环经济区规划要点
第十九条 规划布局结构
根据循环经济区的性质及产业发展的需要,确定循环经济区的整体功能由若干个功能组团和中心组成。功能组团分别为江西坡冶金化工组团,黄家山能源动力组团,高科技铝工业组团,大土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组团,响水岩建材工业组团。中心分别为管理服务中心、大土物流中心、陡山物流中心。管理服务中心是整个循环经济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具有综合功能。大土物流中心,以储存、转运当地货物以及以汽车运输为主的货物。陡山物流中心,以储存、转运以铁路运输为主的货物。
在功能结构上通过现状的山体和绿色廊道,将整体划分为若干功能组团。组团间通过绿色廊道及主干道进行互相分隔,形成“有机疏散”的功能结构。
第二十条 规划用地布局
1. 江西坡冶金化工组团:
布局于循环经济区的中部的江西坡一带,西北面以现有的六号路为界,东北部以现有的三号路为界。
2. 黄家山能源动力组团:
布局于循环经济区的中部的黄家山一带,西北面以自然山体为界,东北部与江西坡冶金化工组团为邻。
3. 高科技铝工业组团:
布局于循环经济区西北部的红水塘区域,邻近现有的冶金化工组团(氧化铝厂)布局,其用地满足配套的炭素厂建设要求。
4. 大土深加工产业链组团:
布局于循环经济区的东北部,临近炉山镇居住区域,主要安排铝加工、现代机械制造业项目;在工业区的东北角布局区域变电站。
5. 响水岩建材工业组团:
布局于循环经济区的东南部的响水岩一带。
6. 管理服务中心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包括行政管理、商业金融、电信服务、消防站、广场绿地设施等。布置在循环经济区的中部,炉山――贵阳公路与炉山――凯里规划二级路在园区的交叉口处。
7. 大土物流中心
在循环经济区的东南角,凯里――炉山二级公路进入园区的入口区域,布局相应的仓储设施,形成以储存、转运当地货物以及以汽车运输为主的货物的物流中心。
8. 陡山物流中心
在循环经济区的西南角,铁路专用线进入园区的入口区域,布局相应的仓储设施,以储存、转运以铁路运输为主的货物的物流中心。
第二十一条 绿 地
以点、线、面三个层次布局。
点:重点营造循环经济区入口、主干道交叉口等关键节点,营造标志性、精品绿化景观。
线:即主干道两侧的后退绿带,循环经济区与城镇居住区的绿化隔离带,严格控制过境公路两侧的绿线。
面:强化循环经济区周边山体绿化及延伸入区内的山头绿化及外围水体河流的保护,提高循环经济区绿化覆盖率。
第二十二条 道路规划
1. 道路系统总体结构
循环经济区的道路路网系统包含两个层次,其中一个层次是过境公路;另一个层次是循环经济区内的路网系统,包括区内主干道、次干道和支道,路网基本形成“方格网”的结构。
整个路网系统是结合地形及工业企业对用地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的,形成与丘陵、山地同向的发展形态。
2. 道路系统分类
(1) 过境公路:一条位于循环经济区的北面,为炉山镇到贵阳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为24m,其一侧为河流水体以及山体绿化带;另一条位于工业区东南角,为炉山镇到凯里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为30m,其一侧为山体绿化区域。
道路对外交通出口主要有:
循环经济区北部西出口——规划新开道路通往炉山镇居住区
循环经济区北部中出口——正在建设的主干道通往炉山镇居住区
循环经济区北部东出口——规划新开道路从炉山镇居住区东部过境通往凯里市区
循环经济区东南角——接炉虎公路通往万潮、凯里市区
循环经济区西北角——规划改造升级现有道路接凯麻高速公路通往贵阳
循环经济区西南角——规划改造升级现有道路,通往小龙洞火车站
(2) 主干道:循环经济区主干道红线控制宽度为30m,两侧各后退控制5m绿化带,除将循环经济区分隔为不同功能组团外,还是一条景观道路,设计车速为30km/h。
(3) 次干道:次干道红线控制宽度为24m,设计车速为20km/h。
(4) 支道:支道红线控制宽度为20m,设计车速为20km/h。
第二十三条 铁路规划
规划进入循环经济区的铁路专用线从湘黔铁路的六个鸡车站出线,在循环经济区的西南角进入区内。进入循环经济区后,铁路专用线分为岔为两条:一条线进入燃煤发电厂,以运输电厂所需燃煤为主;另一条线进入陡山物流中心,以运输循环经济区其他企业的铁路物资为主。
第六章 整体景观规划
第二十四条 设计理念
循环经济园区的整体景观规划设计本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突出“人、健康、环保”三大主题,遵循“点、线、面”相结合,绿化荒山、改善环境、美化中心区的方针,形成具有生态意义的绿地主干体系,确保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和谐关系。
第二十五条 整体规划
对于整个循环经济园区内的景观组织,主要是借助规划区范围内的山体和及外围河流及主要道路为主体构景要素。
(1) 山体景观
由于整个规划区内用地大多属于丘陵地,呈现出较大的起伏,因而借助规划区外围的山体构成整个循环经济区的绿色背景;而规划区内的山体则形成区内的景观节点。
(2) 河流景观
西河位于整个规划区的西面,随着对环境景观的重视,将对西河水系进行适当改造,使西河成为整个规划区一侧的滨水景观轴线,同时加强河流两岸的景观及绿化效果,对丰富循环经济区范围景观效果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3) 道路景观
重点突出炉山-贵阳过境公路的景观,加上城镇道路和循环经济区内的主、次干道,为营造道路景观提供了前提条件。
循环经济区内的景观规划设计在满足基本实用功能的条件下,对区内主要地段做重点设计,着重于植物造景,尽量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本地植物,并充分考虑其季相更替.色彩搭配及其遮荫效果。同时,植物的选择必须具有较强的抗氟、抗烟尘能力,以速生型品种为主,使其尽快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
第七章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第一节 给水工程
第二十六条 循环经济区用水量
循环经济区用水量(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及其他)计算采用不同性质用地指标计算。日最高用水量分别为:
(1) 800kt/a氧化铝厂生产用水总量:35,000m3/d,生活用水总量:186m3/d;
(2) 400kt/a电解铝厂生产用水总量:14,000m3/d,生活用水总量:163m3/d;
(3) 4kt/d水泥厂生产用水总量:4,000m3/d,生活用水总量:29m3/d;
(4) 10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混凝土项目生产用水总量:1,800m3/d,生活用水总量:17m3/d;
(5) 2×1000MW燃煤火力发电站生产用水总量:95,040m3/d,生活用水总量:43m3/d;
(6) 200kt/a多品种综合铝加工厂(板带材70k/a、箔材30k/a、挤压材100k/a)生产用水总量:1,000m3/d,生活用水总量:114m3/d;
(7) 20×104m3/a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生产用水总量:1,000m3/d,生活用水总量:48m3/d;
(8) 500kV/220kV区域变电站生产线生产用水总量:500m3/d,生活用水总量:10m3/d;
循环经济区用水量总计:生产用水152,340m3/d,生活用水608m3/d。
第二十七条 循环经济区水源规划
循环经济区生活用水(608m3/d)由炉山镇自来水厂统一供给,该自来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1.2×104m3/d。循环经济区水源可不考虑生活用水的需要。
工业用水水源:以重安江为主水源取水,重安江为清水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又名狗窝河,其上游段称鱼梁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西部,黔南自治州东部,发源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坝芒乡岔河,在凯里市境旁海镇岔河口汇入清水江。流域面积2,774km2,河长141km,河道平均坡降0.8‰,流经麻江、福泉、黄平、凯里4个县(市)。重安江出口河段设有湾水水文站,距河口距离6km,控制流域面积2,603km2。
本循环经济区位于凯里市西偏北约19km,该园区东北约18km有重安江,该河段河底高程在600m左右,其100年一遇洪水位在630m以下;园区东南约12km有马尾河,该河段河底高程在600m左右,其100年一遇洪水位在630m以下。园区范围内基本为山岭丘地,自然标高在900m~940m之间。由此可见园区地势较高,不受附近河流100年一遇洪水灾害影响。
第二十八条 供水设施规划
循环经济区生活用水(608m3/d)由炉山镇自来水厂统一供给,该自来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1.2×104m3/d。循环经济区可不考虑生活给水处理厂。
为解决循环经济区各企业的用水问题,新建循环经济区水厂,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16×104m3/d,占地约9公顷。
第二节 排水工程
第二十九条 排水量
1. 循环经济区雨水量按雨水量计算公式:
Q(雨水量)=q(暴雨强度)×A(径流面积)×ψ(径流系数)。
2. 工业废水量:工业废水量根据各企业性质和行业节水规划目标估算。
(1) 800kt/a氧化铝厂工业废水量:11,554m3/d,生活污水量:186m3/d;
(2) 400kt/a电解铝厂工业废水量:3,680m3/d,生活污水量:163m3/d;
(3) 4kt/d水泥厂工业废水量:1,600m3/d,生活污水量:29m3/d;
(4) 10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混凝土项目工业废水量:720m3/d,生活污水量:17m3/d;
(5) 2×1000MW燃煤火力发电站工业废水量:28,512m3/d,生活污水量:43m3/d;
(6) 200kt/a多品种综合铝加工厂(板带材70k/a、箔材30k/a、挤压材100k/a)工业废水量:400m3/d,生活污水量:114m3/d;
(7) 20×104m3/a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工业废水量:400m3/d,生活污水量:48m3/d;
(8) 500kV/220kV区域变电站生产线工业废水量:200m3/d,生活污水量:10m3/d;
循环经济区废水量总计:工业废水总量47,066m3/d,生活污水总量608m3/d。
第三十条 排水设施规划
循环经济区雨水通过钢筋混凝土管道排放。
规划在循环经济区内道路设置雨水口,其间距约40m。沿循环经济区主次干道铺设排水干管,分点就近排入附近水体(如白水河)或农田周边的排水沟渠。各企业单位雨水自设排水管道汇入排水干管。
循环经济区内的各个企业的工业废水原则上各自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各个企业的生活污水汇总在一起,由炉山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第八章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第一节电力工程
第三十一条 炉山循环经济区供电现状
炉山循环经济区内现有110kV开关站一座,安装有50MVA变压器2台,供给炉山镇现有企业及居民用电,距离炉山镇20~50km有贵州省220kV电网多条,国家西电东送500kV高压线路在附近经过。循环经济区具备便捷的供电通道。
第三十二条 负荷预测
循环经济区的主要项目有:800kt/a氧化铝厂、400kt/a电解铝厂、4000t/d水泥厂、10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混凝土项目、2×1000MW大型燃煤发电厂、多品种综合铝加工厂200kt/a(板带材70k/a、箔材30k/a、挤压材100k/a)、年产20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500kV/220kV区域变电站、工业用水处理厂、其他配套的中小型工业企业。根据项目产能估算,经济区内用电负荷见下表:
凯里炉山循环经济区用电负荷预测一栏表 | ||||||
序号 |
产品及年产量 |
产量(吨) |
单位耗电量(kWh) |
年耗电量及发电量(亿度) |
年工作时 |
MW |
一 |
炉山循环经济区用电预测 |
|||||
1 |
40万吨电解铝 |
400000 |
-14500 |
-58 |
8760 |
-662.10 |
2 |
80万吨氧化铝(设自备发电机组) |
800000 |
-200 |
-1.6 |
6500 |
-24.62 |
3 |
20万吨铝加工 |
200000 |
-450 |
-0.9 |
6500 |
-13.85 |
4 |
150万吨水泥 |
1500000 |
-60 |
-0.9 |
6500 |
-13.85 |
5 |
10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混凝土项目 |
200000000 |
-0.1 |
-0.2 |
6500 |
-3.08 |
6 |
年产20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 |
200000 |
-200 |
-0.4 |
6500 |
-6.15 |
7 |
其他工业用电 |
100000 |
-2000 |
-2 |
6500 |
-30.77 |
用循环经济区用电小计: |
-64 |
-754.42 | ||||
二 |
凯里市其他地区用电量 |
-60 |
-1500 | |||
合计 |
-124 |
-2254.42 | ||||
1 |
2×1000MW燃煤发电厂发电量 |
106 |
5300 |
|||
2 |
需省电网供电量: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