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沉,华灯初上,凯里市的小摊小店在一片霓虹闪烁中火热开场,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摊主的叫卖声、顾客的交谈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此起彼伏,交织出一幅生机盎然、活力勃发的不夜城生活画卷,也折射出民生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近期,记者在凯里市主要的地摊市场、马路市场走访时发现,大部分摊点设立有序、环境整洁。该市正用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推动“地摊经济”良性发展,让城市流动摊点更加安全、整洁、有序,用规范的营商环境点燃城市的浓浓“烟火气”。
“夜市小摊点”带动大民生
小摊点,大民生。一个个地摊背后不仅承载了独特的城市记忆,更维系着一个个家庭的生计,也是经济发展、消费多元化的现实写照。
在中博商业步行街路口,每到下午6点,夜摊摊主们就开始出摊了。晚上9点,经营小裹卷的安大姐就已把大部分食材卖完。“现在政府允许我们晚上在这经营了。再也不像以前看见执法队员就跑了。出摊安心,生意也更好了。”安大姐告诉记者,如今生意越来越好,她很感激政府充满人情味的管理。
今年5月以来,凯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和街道共同开展精细化管理,允许在永乐路、中博步行街摆夜摊。摊贩在不影响通行的情况下,每天下午6点以后可以出摊,再也不用东躲西藏,这让不少通过摊点创业或者靠小生意糊口的从业人员有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永乐路,是凯里市民吃宵夜的主要街区之一。以前不少沿街夜市无序占道经营影响该街区的市容街貌。去年,凯里市充分考虑市民夏日夜市聚餐的需要,相关部门针对夜市外摆情况进行引导和规范,让沿街商家外摆就餐区进行合理规划,给行人留出人行通道,同时在就餐区铺上防油污的红塑胶毯,方便卫生管理。
如今的永乐路焕然一新。街道两旁,干净的红塑胶毯上一张张小方桌整齐排列,食客悠闲地围坐小桌,惬意地嗑着瓜子、吃烧烤、喝酸梅汤,即使有垃圾和糖渍洒落地毯上,商家也能及时清扫干净,再也没有以前油污糖渍把人行道浸黑的情况。“政府统一管理,我们也都比较自觉,把自家外摆的地方打理得干干净净。市民看着舒心,客人来就餐也放心,大家都开心,生意也长久。”经营烤鱼的胖姐笑着说。
据凯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为让夜市经济有序长足发展,该局严格规定经营标准,促进夜市规范有序经营。入夜后,允许不影响行人行车的前提下,店内坐满后,店外摆桌椅并摆放整齐,每桌必须配备垃圾桶;店外摆放需先在人行道上铺设地胶,打烊后桌椅地胶必须收回店内;地面油污污染,经营户必须每日清洗。为确保夜市经营不扰民,综合执法大队还加强了夜市执法整治,确保及时发现和取缔违法行为,遏制于萌芽状态,实现长效管理。
“后备箱集市”点亮市民新休闲
晚上7点,未来城城市之门的灯光秀在夜色中格外醒目,吸引了不少散步纳凉的市民。晚风徐徐,一辆辆小车陆陆续续聚集在城市之门的广场附近,这里的“后备箱市集”开始营业。后备箱中装饰上灯串、拉上诗意的横幅、支起露营桌椅,售卖手打柠檬茶、鸡蛋烧、汉堡、烤鱼、冰粉、烤串、现磨咖啡……休闲的野餐椅上,三五好友聚集闲聊,一片热闹景象。
据了解,凯里未来城城市之门夜间集市于今年4月正式开街,由凯里市枫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管理,目前已有60余个摊点在此经营。
经营手打柠檬茶的莫小林是最早到此开始后备箱经济创业的弄潮儿,2022年他约上一些朋友,在城市之门自发开展后备箱集市经营,成为不少市民的夜间打卡地。今年,莫小林和朋友们把后备箱经济与直播结合,扩大了夜市的知晓率,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前来消费、创业。
“现在生意越来越好,节假日时人气更旺。期待更多喜欢慢生活的朋友来我们集市坐一坐,聊聊天,喝喝茶。”莫小林说。
一个个热闹的夜市街区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到“越夜越美丽”的凯里夜生活,更是折射出“地摊经济”蓬勃发展、带动城市“烟火气”的活力。
“地摊经济”在“烟火气”中健康有序地成长,靠的是人性化管理的水平和精细化服务的意识。“我们将持续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实行柔性监管服务措施,为‘夜经济’保驾护航。”凯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说。
“地摊经济”成为恢复城市经济活力、助力消费和收入增长的重要手段。对此,凯里市的城市管理在“放”与“管”之间实现了柔性平衡,在对“地摊经济”进行规范管理、提升城市经济活跃度的同时,也让消费者更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