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9/2024-688950 信息分类 政府公文
发文机构 凯里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4-04-15
文号 凯府办函〔2024〕11号 是否有效
信息名称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凯里市工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作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凯里市工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作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来源: 市政府办 发布时间: 2024-04-15 09:48

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凯里市工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作方案(2024—2026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凯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4月15日


凯里市工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作方案

(2024—2026年)

为全面抓好凯里市工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作,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凯里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发〔2022〕2号文件、黔府发〔2022〕7号、黔府发〔2022〕8号文件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聚焦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持续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凯里实践新篇章。

二、工作目标

到2024年底,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以上,其中:玻璃产业40亿元,铝加工产业40亿元,健康医药产业7 亿元,电子信息产业9亿元,生态特色食品产业15亿元,龙头骨干企业达27家以上。其中:30亿级龙头企业1家(贵州其亚铝业),20亿级龙头企业1家(黔玻永太),10亿级骨干企业1家(昆仑燃气),5亿级骨干企业2家,1亿元到5亿元骨干企业22家。

到2026年底,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80亿元以上,玻璃产业180亿元,铝加工产业120亿元,健康医药产业15亿元,电子信息产业35亿元,生态特色食品产业20亿元,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1亿元,龙头骨干企业达37家以上。其中:铝产业百亿级龙头企业1家(贵州其亚铝业),玻璃产业龙头企业2家(黔玻永太50亿级、海生玻璃30亿级),健康医药龙头企业2家(国药集团贵州血制6亿级、红云制药6亿级),电子信息龙头企业2家(兴锂新能源30亿级、振华华联6亿级),生态特色食品龙头企业1家(雪花啤酒10亿级),其他亿元以上骨干企业28家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行动。聚焦“玻璃制造、铝及铝加工、健康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统筹“大数据电子信息、生态特色食品及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产业发展,依托现有亿元企业,建立工业龙头骨干企业梯次培育库,从企业融资、资源匹配、原料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促进在库企业达产增产,壮大龙头骨干企业规模。

1.玻璃制造产业方面:按照“富矿精开”工作要求,秉承资源就地转化的原则,加大石英砂资源管控力度,逐步淘汰粗放型生产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着力抓好黔玻永太、海生玻璃、凯荣玻璃3家玻璃精深加工企业资源配备,保障玻璃精深加工企业用矿安全;加快炉碧经济开发区玻璃产业园建设进度,吸引下游玻璃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延长产业链的同时提升我市玻璃制造企业体量、规模及竞争力。积极争取州委、州政府支持,加快推动黔玻永太三期(光伏、电子玻璃)建设项目快速落地建设,促成长通集团和黔玻永太深度合作,补齐产业发展链条。2024年,力争黔玻永太产值突破25亿元,海生玻璃产值突破6亿元以上,凯荣玻璃产值突破3亿元以上。到2026年,黔玻永太产值突破50亿元以上,海生玻璃产值突破3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投资促进局、市自然资源局,凯里供电局、振兴工投集团)

2.铝加工产业方面:围绕企业生产需求,利用我省资源优势,加大与省级平台公司对接力度,重点抓好贵州其亚铝业用料安全保障工作,千方百计满足企业原料需求,力争年供应铝矾土400万吨以上。一是督促猫猫岩矿区满产运行,按程序获批大田、包老矿区采矿手续,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获得更多省内州外配矿资源,力争年供应铝矾土100万吨以上;二是加强与省黔晟公司等省级平台公司对接汇报,落实其亚集团100万吨/年的铝土矿长期供货协议;三是督促贵州其亚铝业加大进口矿采购力度,年采购进口矿100万吨以上;四是强化贵州其亚铝业与宝鑫能源、聚龙矿业等兄弟县市合作力度,依托现有开采矿山资源,力争年供应铝矾土100万吨以上。同时,主动对接州自然资源局,积极争取州委、州政府支持,帮助企业优先获得探矿资源。五是加快推动其亚年产50万吨再生铝、30万吨铝加工项目落地建设,填补中游产业空白,夯实下游企业招商基础,力争2024年贵州其亚铝业产值突破40亿元以上。到2026年,贵州其亚铝业及其新项目产值突破12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局)

3.健康医药产业方面:一是抓好国药集团开阳血浆站划拨协调工作,获得开阳浆站的运营使用权。加强与国药集团贵州血制生物在贵州省现有的4个血浆站所在地人民政府对接力度,加强采浆宣传和动员工作,大幅度提升采浆量。同时,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高位推动《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快速落地,帮助国药集团获批新一轮的血浆设置权,迅速提升企业产能。二是着力抓好红云制药产销平台搭建和产品代工,培育苗之灵、先锋药业等一批中药代加工企业,迅速帮助红云制药扩大产能规模,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队伍。2024年,力争国药集团贵州血制生物、红云制药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2026年,力争国药集团产值突破6亿元、红云制药产值突破6亿元。(牵头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局)

4.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一是支持振华华联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现有产能及科研生产平台的基础上,从技术改造、扩能增产、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加快开关及显控组件的研发与生产,依托5G技术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实现产能效益双提升。二是着力抓好中昊电子用电成本、用工需求、融资贷款等生产要素保障,助推企业满产达产;全力做好企业改扩建项目服务,实现投产达效。三是培育和扶持兴锂新能源深耕电解液产业,在现有建成规模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推进新增年产30万吨电解液、年产3000吨钠盐等项目建设,打造成为全省锂离子电池原材料重要供应商之一。2024年,力争振华华联产值突破5亿元以上,中昊电子产值突破1亿元,兴锂新能源产值突破2亿元;到2026年,振华华联产值突破10亿元以上,中昊电子产值突破2亿元,兴锂新能源产值突破30亿元。(牵头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

5.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方面:一是重点支持和引导现有规上企业和拟入规企业,大力实施产品研发、工艺改良、品质提升、品控检测和市场推广等系列增产扩能,加强酸汤企业和科研院所及大学院校开展酸汤领域科技创新,在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等方面不断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和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促进新技术成果在酸汤产业各生产环节的转化应用。二是围绕酸系食品,依托黔酸王、苗酸酸等现有企业,加快推进“酸汤+”产业配套体系构建,强化与云山金凤、宏大源及州内肉制品加工企业对接力度,延长酸汤产业链,提升本土企业关联度和附加值。三是重点推进《“凯里酸汤”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全面推动辣椒、西红柿等酸系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猪、肉牛、渔业标准化养殖基地,确保“凯里酸汤”由凯里制造,持续推进凯里酸汤三产融合升级,形成完整产业链。四是推动《凯里市“凯里酸汤”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暂行)》出台,支持“凯里酸汤”产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凯里酸汤”产业市场主体走出去,鼓励在凯里市外、州外、省外开设“凯里酸汤”系列餐饮,大力培育发展“凯里酸汤”餐饮总部经济。五是充分利用“米啤”技术优势,积极协助雪花啤酒黔东南分公司向总部争取“纯生”啤酒生产指标,推动凯里雪花啤酒“纯生”生产线改造,助力企业满产运行。2024年,力争将亮欢寨生物科技培育入规,力争雪花啤酒产值3亿元以上。到2026年,力争黔酸王食品、亮欢寨生物科技产值突破亿元以上,雪花啤酒产值突破10亿元。(牵头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凯丽交旅集团、市酸汤办)

6.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方面:一是明确发展路径。以市场为导向,以银饰、刺绣、蜡染为重点,依托贵州印象、古苗疆、树人商品等规模较大企业,建立民族民间手工艺品重点企业培育监测库,联合商务、文体广电旅游等部门,搭建产品销售平台,择优培育一批民族特色商品生产企业。依托贵州印象、古苗疆等具备一定规模企业,在家居装饰等制造业上重点发力,拓宽产业发展路径。二是狠抓产品研发设计。以“旅游商品”为主题,以苗侗文化为切入点,加强与本土院校合作力度,推进传统工艺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搭建“银饰+刺绣+蜡染”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民族民间工艺品工业化生产,促进民族民间工艺品商品化、旅游化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强化产销对接。鼓励现有企业通过入驻贵州生资公司等平台公司、网络直播带货、东西部协作等方式,拓宽企业销售渠道。力争2024年培育规上企业1家,实现规上企业“零”突破,2026年培育规上企业4家,亿元骨干企业1家。(牵头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银秀办、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凯丽交旅集团)

(二)实施在建项目培育行动。一是围绕高端玻璃加工制造、铝加工、健康医药、光伏新能源等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及全省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区,着力构建光伏新能源产业聚集区。完善优质玻璃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黔玻永太三期(光伏玻璃及电子玻璃)、海生玻璃一期2×700吨/日浮法玻璃第二条生产线建设和海生玻璃二期2×600吨/日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线年内动工建设,梦瑶玻璃深加工、衡昌骏源年产100万吨石英砂提纯、盈饶采矿业玻璃用石英砂矿洗选等项目年内建成投产,促进玻璃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优势在凯里更加凸显。围绕“光伏玻璃—晶硅电池片—铝型材—光伏组件—发电工程”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其亚新材料20GW单晶硅棒、20GW光伏切片项目落地建设,尽快推动光伏面板组件生产项目招商落地,推动光伏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引领铝加工产业链延伸,发挥贵州其亚铝业行业领头羊作用,紧盯其亚集团在凯投资项目,重点抓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协调、服务工作,力争圣百实业50万吨再生铝和30万吨铝加工项目及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园项目2024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加快推动亨顺矿业100万吨铝土矿洗选加工项目2024年上半年建成。三是积极推进高新区百年合纵药业有限公司医疗器械加工生产项目等一类二类医疗器械加工生产项目建设。强化与州委、州政府对接汇报,到省级争取在血浆站的设置和审批工作上给予支持,推进贵州血制生物制药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落地。四是加快振华华联开关及显控组件研发与产业化能力建设项目、中昊电子智能型纳米化敏感元器件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项目早日竣工、投产达效;加快晶源磁业公司年产50亿付软磁铁氧体磁芯生产等拟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力争项目早日建成投产。通过实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2024年,力争新增工业产值15亿元以上,到2026年,新增工业产值260亿元以上。其中:铝加工产业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玻璃制造产业新增产值13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商务局、振兴工投集团)

(三)实施招商引资培育行动。围绕“一图三清单”,着力构建“3+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聚焦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抓招商。一是抢抓黔东南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政策红利,重点紧盯中国南玻、信义玻璃等大湾区知名玻璃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加强与河北省沙河市对接,积极做好承接河北省沙河市玻璃产业项目,加快年产3万吨玻璃纤维生产项目、10万片触控玻璃生产项目、3D玻璃盖板及背板项目等重大项目引进,深化与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长通集团等光伏龙头企业沟通对接,加快引进光伏电池片生产、光伏组件生产、光伏封装胶膜生产、逆变器生产等光伏新能源产业项目。二是依托铝土矿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熔铸—铝制装备轻量化材料、铝制中高端合金制品”产业链条,加快引进佛山美之选门窗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玻璃-铝门窗全产业链项目,不断补齐铝产业下游短板。三是依托丰富的中药材、民族药材资源,以国储林项目为抓手开展招商引资,引入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与市属国有企业合作建设道地药材育苗及种植加工基地;同步规划建设区域性中药材集散贸易中心,通过招商引资建设运营,以中药材交易的聚集,推动道地药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发展。积极跟进中药材集散中心及饮片精深加工项目、年产3万吨聚葡萄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洽谈进度,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和服务,争取落地实施。四是巩固已建成的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碧波、万潮)碧波酸汤产业园建设,加强黔东南高新区酸汤产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合理利用现有标准厂房,强化土地供应、冷链物流、水电公共服务等要素保障和利用好我市招商引资“政策十条”《“凯里酸汤贷”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中对“凯里酸汤”相关产业提出明确优惠政策,全面扶持凯里酸汤原辅料种养殖、食品加工和餐饮企业发展,加快引进一批国内特色食品头部企业进驻酸汤产业园区,依托头部企业知名度,把酸汤产品推向全国,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区。重点抓好凯里椒红酝食品项目落地黔东南高新区,壮大酸汤产业园。五是积极承接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依托宁德时代、欣旺达、华为等风口企业,在航空集成电路板、新能源电池电路板上重点发力,积极做好世运电路、深南电路、胜宏科技等大型电子信息企业招商引资,加快推进晖阳(贵州)新能源公司年产3万吨锂电池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项目开工建设,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六是依托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银饰、刺绣、蜡染等民族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竹编、泥哨、雕刻等以民族手工艺为主的工艺品,培育有影响力的地方特色品牌,围绕银饰、刺绣、蜡染技艺及工艺开展招商引资,寻求合作,逐步打造全省重要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基地。力争到2024年底,全市新引进工业项目完成产值10亿元以上,到2026年,全市新引进工业项目完成产值25亿元以上。(牵头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凯盛国资集团、凯丽交旅集团、振兴工投集团、黔凯城投集团、瑞禾农投集团)

(四)实施科技赋能培育行动。一是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坚持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重点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我市玻璃制造及生物医药主导产业发展,依托现有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所或实验室,鼓励本土企业与国内玻璃研究院合作,在我市建立玻璃研究分院,同步推动建立苗药研究实验室和生物医药实验室、特色食品研究中心等。二是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建立企业培育库和“一企一册”培育档案,“一对一”制定提升计划,开展服务指导,清单实施动态淘汰的管理机制,列入清单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围绕主导产业,分行业进行重点培育,提升企业竞争力,带动其他企业进入培育库,壮大“专精特新”培育库。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加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支持研发能力强、细分市场占有率高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培育库。三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企业研发项目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占比,支持振华华联、新兆智慧、金泰工业废渣等在研发投入占比高于5%的企业积极申报省、州级科研项目,支持红云制药、紫日茶业等企业申报省州级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项目。加强校企合作,推动院校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推进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同推进产教融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学徒制培养。2024年底,新增贵州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8户、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到2026年底,新增“贵州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35户、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局,凯盛国资集团、凯丽交旅集团、振兴工投集团)

(五)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行动。一是2024年起,产值税收率0.06以上的龙头骨干企业,县级地方财政贡献增长10%以上,可以给予不高于县级地方财政贡献增量部分50%的奖励,最高不超100万元。连续三年达到经济贡献奖励条件的,第三年可以给予不高于县级地方财政贡献增量部分90%的奖励,最高不超300万元。二是鼓励和支持注册地在凯里市的企业挂牌上市,企业成功上市后,除省、州奖励外,对在国内主板或海外其他证券交易市场上市的企业,给予总额为200 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励;在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给予总额为15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励;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给予总额为8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励。对在凯里市注册成功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另外再给予一次性100万元补助。三是分类分步健全后备企业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原则,我市分类指导有序推动,深入挖掘培育后备企业,规范引导企业挂牌上市。重点抓好黔玻永太、华鑫新材料等企业培育工作,力争2026年培育上市1家以上,实现本土工业上市企业“零”突破。(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配合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凯盛国资集团)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市长及黔东南高新区、炉碧经济开发区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分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任办公室副主任,从全市抽调5名同志脱产办公,不定期召开工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协调龙头骨干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助力企业满产达产。(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其他市直相关部门及镇〈街道〉)

(二)加强要素供给服务。一是用好“企业之家”“双容双承诺”工作机制,督促市直相关部门,主动靠前、积极服务,优化审批流程,帮助企业(项目)做好用地、规划、林地、环境、能耗、排放、产能指标、施工许可等前期事项办理工作,推动企业(项目)快速建成投产。二是出台凯里市“富矿精开”工作方案,有序推进矿产资源配置工作,实现矿产资源优势就地转换。三是建立中小企业工业产品采购目录。定期更新中小企业工业产品采购目录,及时将成长性好、产品适用范围较广、质量稳定的工业企业产品优先纳入工业产品采购目录并向上推荐,推动全州各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优先采购本目录产品,进一步拉动内需,培育壮大中小企业。(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务服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州生态环境局凯里分局,市发展改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凯盛国资集团、凯丽交旅集团、振兴工投集团、黔凯城投集团、瑞禾农投集团其他市直相关部门及镇〈街道〉)

(三)强化争资争项服务。一是积极申报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省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地方专项债、州“桥头堡”基金、上级财政专项资金等,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做好指导服务,督促协助企业及时做好争资争项工作。二是继续强化政银企合作,依托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一站式服务。加强金融政策宣传,充分用好银行信贷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三是强化政策兑现服务,及时兑现企业各项政策奖励及扶持资金,不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提振企业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助力企业稳产增产、满产达产。(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配合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

(四)优化政企包联服务。依托“市领导联系企业(项目)”“百名局长进百企”等现有工作机制,建立“企业有诉求、干部有呼应、问题有解决”的服务长效机制,有效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融资、人才、成本、转型升级、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引导和帮助企业主动应对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确保中央、省、州、市各项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惠企纾困政策和鼓励企业增产增效的激励措施得到全面实施,着力解决影响企业生产的堵点、难点,切实击中“痛处”、挠到“痒处”、恰到“好处”,推动企业满负荷生产,项目“热火朝天”建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其他市直相关部门)

(五)精打细算降本减负。用好用足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积极争取州委、州政府支持,推动全州范围内小水电接入炉碧增量配售电网,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加快启动瓮马铁路炉碧园区专用线建设,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启动“川气入园”工作,降低园区企业用气成本。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我市工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品牌影响力,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税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水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其他市直相关部门及镇〈街道〉)

(六)抓牢安全环保服务。常态化抓好工业企业危险作业、用火用电、特种设备、消防安全和极端天气等安全隐患排查排除工作。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坚决落实国家“双碳”政策,稳妥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压实企业依法依规排污治污主体责任。按照“三个必管”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要求,强化靠前服务,主动作为,结合职能职责、确保全市工业企业不因环保、安全问题停业整顿,保障工业企业不因环保、安全隐患问题影响满产达产。(牵头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凯里分局;配合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消防救援大队、凯里经济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市发展改革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镇〈街〉)

(七)加强督察考核。对龙头骨干企业上报的需州、市两级政府部门协调解决的困难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和对账销号制度,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办公室对各有关单位进行督促考核,对不作为、慢作为,推动工作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予以效能问责。(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黔东南高新区管委会、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相关单位)

主办:凯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凯里市行政中心C座  联系电话:0855-8065700

备案号:黔ICP备16008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226010001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121号

推荐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火狐、360极速、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