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凯里市委员会:
贵单位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建议”已收悉,提案很好,我单位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关于加强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的问题。为全面提升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工作对儿童关爱救助保护重要支撑作用。贵州省民政厅组织开发了“贵州省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并于2017年3月3日贵州省民政厅下发了《省民政厅关于做好贵州省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黔民函〔2017〕65号)文件,对数据采集、信息录入、信息审核、系统常态化运行等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镇(街道)每年至少开展1次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做好信息登记及定期走访动态监测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常开展中,市民政局将继续做好对各镇(街道)信息录入系统的监测工作,指导完善好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工作。
关于加强关爱教育工作的问题。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市教育和科技局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中心校校长)为成员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此项工作有人做,有人抓。二是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按照“边排查、边发现、边报告”的原则,要求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定期开展留守儿童排查工作,并建立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台账。三是落实配套关爱责任。结合全市“双阳行动”工作,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在校期间教师联系帮扶制度。由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开展点对点帮扶,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关爱,确保每一个在校留守儿童都有帮扶人员辅导关爱。四是持续开展平安校园工程。加强各中小学、幼儿园三防建设工作,实现校门、宿舍、食堂等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巡查制度,配齐配足人员学校安保、宿管、医务等人员,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满意化服务。定期组织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和安全法治教育讲座,增强留守儿童安全意识与法治观念,提高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五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我市“高中出城,初中进城,小学进镇,点上办园(幼儿园)”的布局调整规划,把农村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较差的村级小学及教学点撤并到镇中心小学,让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安全快乐学习生活,健康快乐成长。六是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工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十有”标准建设,按照《贵州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对有条件的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设置并完善亲情聊天室、心理咨询室等设施,为留守儿童提供与父母进行亲情联络和提供心理辅导的场地。七是积极引入社工组织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市民政局通过项目的支持与帮助,目前已成功孵化出两家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介入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今年4月,在南山社区率先成立全州首家专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亲情关爱、成长互助、安全预防的综合型“社区儿童服务中心”,通过社工+社区+学校的“三加模式”全方位、多样化做好关爱工作,为有需要的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辅导、励志教育等服务。
关于改善困难留守儿童生活条件的问题。一是发挥好民政兜底工作。将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困难留守儿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对达不到低保条件的,采用临时困难补助、医疗困难补助、慈善救助等方式,多渠道解决困难留守儿童的不同需求和困难。在每年“六一”“春节”期间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通过发放爱心衣物、助学金等方式对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慰问,改善困难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条件。二是发放爱心银行卡。从2017年5月起,凡凯里市户籍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在凯里市学校就读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不含研究生)的在校(园)生,发放“贫困学生每人一张银行卡”,每人每月可得到200元的生活费补助。
关于提升留守儿童家长教育水平的问题。市民政局采取项目支持+自主投入的方式在每年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广播、新闻、电视、报刊、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入户走访、召开主题班会、家长正向教养讲座等形式,对留守儿童家长给予正向引导,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感谢贵单位对市民政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以上答复,若有什么意见,请填在征询意见表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2018年6月28日
主办:凯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凯里市行政中心C座 联系电话:0855-8065700
备案号:黔ICP备16008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226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