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聚焦产业发展,提升技能水平。针对“三类劳动力”(脱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理论+实操”“预防+诊治”相结合的种养殖实用技能培训,推动脱贫劳动力提升种植养殖水平。今年以来,已开展种养殖培训397人次,预计全年开展800余人次,带动就业600余人。
二是聚焦用工需求,解决就业难题。随着人口老龄化日渐加重以及三孩政策全面放开,市内养老护理员和育婴师需求持续增长,就业前景广阔。结合实际,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三类劳动力”开展养老护理和育婴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开展养老护理员、育婴员培训204人次,带动就业140余人。
三是聚焦“传帮带”作用,培养“领头雁”。培养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致富带头人和乡村工匠,进一步推动民族手工艺品和农业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已培育银饰、蜡染、苗绣等技能的致富带头人和乡村工匠140人,认定乡村工匠34名,共带动就业6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