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精准施策,构建返岗就业“快车道”。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聚焦群众需求,建立“需求前置对接+定向岗位输送”机制,推进向制造业、服务业等岗位定向劳务输送。通过“专车专列”与点对点服务,有效化解务工群众“抢票难”“转乘苦”“找岗累”等问题。2025年春节期间,累计组织返岗专车输送20余人,参与招聘会求职50余人。
二是育才赋能,锻造增收致富“硬实力”。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将技能培训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把培训政策送给群众。精选培训项目,组织职业技能培训,落实“考证直补”政策,让劳动者面对就业难题“有技可施”,实现“一技傍身、增收不愁”。2024年以来,开展专项技能培训2期158人,累计宣传技能培训60次,涉及群众1000余人次。
三是就近拓岗,织就安居乐业“幸福网”。统筹资源推动4个帮扶就业车间节后全面复工,实行“居家接单+集中代工”灵活就业模式,让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充分发挥零工驿站服务平台作用,促进“15分钟就业圈”初步形成,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就业服务。截至目前,帮扶就业车间已吸纳150余名搬迁群众就业;利用财政衔接资金开发50个公益性岗位,累计兜底安置就业348人,群众月均增收2000元,
四是凝心聚力,筑牢防返贫“保障屏”。推行党政主要领导包社区、党员干部联楼栋机制,通过“敲门行动”逐户摸排返岗需求,动态跟踪就业状态,精准推送适配岗位,并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实现“就业一人、巩固一户、带动一片”,确保劳动力家庭“1户1岗”全覆盖。截至目前,就业满意度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