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C座3楼
电话:0855-8065700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西楼405室
电话:0855-8222367
地址:凯里市金泉巷20号
电话:0855-8222209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D座221室
电话:0855-8063219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东楼436室
电话:0855-8060655
地址:凯里市金山大道18号
电话:0855-8222559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东楼524室
电话:0855-8223048
地址:凯里市民族风情园嘉瑞禾2号楼
电话:0855-8223830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西楼503室
电话:0855-8066808
地址:凯里市鸭塘街道银桂大道70号
电话:0855-8060680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西楼639室
电话:0855-8223506
地址:凯里市温州大道西侧国际商贸城38号楼二期B座3楼
电话:0855-8223615
地址:凯里市市府东路与迎宾大道交叉口市水务局(市水务局公交站台)
电话:0855-8061689
地址:凯里市宁波路房产大楼6楼
电话:0855-8060876
地址:凯里市金山大道124号
电话:0855-8222355
地址:凯里市洗马河街道桐荫坪路41号
电话:0855-8580508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西楼432室
电话:0855-8222240
地址:凯里市北京西路37号401室
电话:0855-8225200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西楼413室
电话:0855-8221138
地址:凯里市博东路1号
电话:0855-8065256
地址:凯里市博东路1号
电话:0855-8223030
地址:凯里市风情大道12号1栋1单元2楼
电话:0855-8062943
地址:凯里市博南行政中心西楼518室
电话:0855-8062469
地址:凯里市金山大道和谐里小区北侧
电话:0855-8062340
地址:凯里市金山大道80号
电话:0855-8222408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东楼603室
电话:0855-8065822
地址:凯里市行政中心西楼440室
电话:0855-8063001
地址:凯里市博东路1号
电话:0855-8658182
地址:凯里市炉山镇城关村
电话:0855-8667391
地址:凯里市龙场镇凯施街便民利民服务中心
电话:0855-8680001
地址:凯里市万潮镇兴街390号
电话:0855-8620007
地址:凯里市湾水镇湾水街上
电话:0855-8690001
地址:凯里市舟溪镇兴舟街18号
电话:0855-8350001
地址:凯里市三棵树镇巴拉河街1号
电话:0855-8420001
地址:凯里市旁海镇旁镇社区1号
电话:0855-8560264
地址:凯里市下司镇清江村村委会对面
电话:0855-2684350
地址:凯里市碧波镇虎场街3号
电话:0855-2740026
地址:凯里市大风洞镇大风洞村新街
电话:0855-8670002
地址:凯里市凯棠镇凯棠社区
电话:0855-8580003
地址:凯里市城西街道未来城9栋一楼
电话:0855-8223065
地址:凯里市洗马河巷196号
电话:0855-8502912
地址:凯里市西门街道莲花巷136号
电话:0855-8221235
地址:凯里市迎宾大道15号
电话:0855-8223045
地址:凯里市清江路32号
电话:0855-3898905
地址:凯里市金山大道87号
电话:0855-8428011
地址:凯里市鸭塘街道红星美凯龙六楼
电话:0855-8311001
地址:凯里市经济开发区开元新居一期金源东大道街13号
电话:0855-8222028
地址:凯里市白果井街道东出口安置区一期10栋负二楼
电话:0855-8620966
凯里市改革开放
2023年,凯里市顺应新时代改革大势,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续围绕国发〔2022〕2号文件和省“桥头堡”意见等重大政策争机遇、要活力,保持改革定力、守正创新实干,扎实有力推进各领域改革,为建设“苗侗明珠·和美凯里”蓄势赋能。
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开创新局面。依托石英砂资源优势,扎实做好“富矿精开”,构建了“矿石采选—玻璃生产—玻璃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产业链条,全省最大一条日产125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点火投产。实施“苗药振兴”计划,加快建设健康医药产业园。玉梦、黔酸王等企业强强联合,持续擦亮“凯里酸汤”公共品牌。玻璃制造及铝加工、健康医药、凯里酸汤等资源优势产业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迅猛。建立产业园区开发合作机制,与河北省沙河市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玻璃“飞地园区”,深入推进“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模式,层次更高、机制更活、环境更优的开放型园区能级不断提升,吸引92个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共享发展机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打造“一窗通办‘2+2’模式”升级版,1795个事项全部纳入“一窗通办”,平均提速办件效率90%以上,政务服务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革展现新成效。持续深化“六大机制”驱动乡村振兴发展“新引擎”,扎实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打造15个州市美丽乡村示范试点,南花、洛棉、岩寨等特色旅游村寨实现提质发展。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任务,助力乡村振兴,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本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易搬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机制,实施协作项目11个。启动实施第二批州级示范试点2个,与佛山共建粤黔乡村振兴示范点1个,以点带面做好示范试点建设。深入实施“三村”工程,坚持打造“一村一品”,高效推进乡村庭院经济。创新探索“乡贤”人才管理模式,助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凯里市创新探索“乡贤”人才管理模式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入选“2023年(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
三是社会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加快“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实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第二轮攻坚行动,增加学位5400个,优化调整16个一体化发展学校,助推教育资源布局不断优化和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四三”劳动教育改革,获评贵州省劳动教育示范县(市、区)。建立城市医疗集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大病专项救治做到应治尽治。示范打造医保惠民药店,居家老年人医养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覆盖率达100%,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依托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研制青年人才集聚政策16条,创建“青年驿站”“青年人才公寓”8家,不断创优广大青年、凯里籍乡贤创业就业环境,进一步打响“凯旋归来·荣归故里”品牌,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顺利通过省级中期实地评估。突出人文、凸显生态,积极打造完善城市农村15分钟“体育健身圈”及农贸市场、商超商圈15分钟“便民生活圈、休闲购物圈”。2023年,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四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赢得新发展。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9km²,4个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面推进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一体谋划布局公园广场、湿地湖泊、绿带绿道,因地制宜见土添绿,建成13个小微公园和8个湿地公园,建成城市绿道107.86公里。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涉及凯里市105个问题、451件信访件整改工作,已完成问题整改100个、办结信访件451件,完成率分别为95.24%、100%。鱼洞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顺利通过中期评估,逐步转为常态化治理。
五是文化与旅游体制改革取得新成绩。创新发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全国县级文化馆“一级馆”1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0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2个,舟溪镇曼洞村入选2023年贵州省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高质量发展试点,贵州亮欢寨餐饮娱乐管理有限公司、黔东南欧东花民族服饰博物馆公司被评为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用好文化瑰宝、自然珍宝优势,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精深做好香炉山、清水江、巴拉河、下司古镇文旅资源“精开”文章,推动与“村超”“村BA”、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镇等周边景区抱团发展,举办“绣里淘”集市、环雷公山马拉松赛、酸汤美食文化、甘囊香芦笙节等节会,吸引省内外2000万余人次到凯里休闲游玩打卡、享受苗侗美食、寻找乡愁记忆。2023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六是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实现新跨越。制定出台《公民旁听凯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的规定》,进一步密切市人大常委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探索构建“三化三促”机制,在资政建言、成果交办、督查问效上持续发力,出台《凯里市政协协商议政成果采纳落实反馈办法(试行)》,实现协商议政成果由政协向部门交办的无缝衔接,确保协商议政成果有效转化落实。探索构建“三联三强”机制,在队伍强、提得准、办得实上稳步加力,推动社情民意实现提质扩面增效。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制定《凯里市人民法院“线上线下”诉讼高效衔接工作指引》,搭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立互联网法庭6个,提供司法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全面优化行政复议资源配置,制定《凯里市行政复议繁简分流审理工作制度》,优化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流程,提升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效。全面推进依法治镇(街道)建设,建立镇(街道)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推动基层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七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达到新阶段。创新“以村党组织联经济组织、经济组织联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联家庭经济、家庭经济联保险金融为抓手,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的“四联双增”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全市166个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大力实施头雁履职、法治教育、文明新风“三项赋能行动”,提升“头雁”履职能力,培养村级后备力量628名。全面完成9个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撤销科级建制的42个社区党工委及43个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精简机构,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以“四优四增”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总抓手,持续提升易搬小区“后扶三融入”、新建小区“社区红管家”、老旧小区“邻里同心圆”等党建品牌效应,全面推进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
八是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完成新使命。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探索建立7个市直部门、镇(街道)基层监督观测点,靶向纠治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坚持以“五个专项监督”为抓手,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厕所革命”、医药领域等为“小切口”,严肃查处谋私贪腐问题。扎实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升级改造廉洁文化阵地,以龙场镇为廉洁文化进农村为试点,组建村级廉情监督员队伍,在9所学校选聘“廉洁副校长”,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加强廉政文化宣传,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主办:凯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贵州省凯里市行政中心C座 联系电话:0855-8065700
备案号:黔ICP备160085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226010001